五一假期“不得不调”,如何调休却“众口难调”
随着五月的临近,很多打工人开始对劳动节假期期待满满,但是官方的一则调休通知却让人们的心沉入谷底。
4月12日,新浪微博#五一其实只放一天#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关于国定假期应该如何休,是否该调休的讨论热度再起,舆论不断发酵。直至今日,五一放假之前,各方媒体以及网民关于“五一调休”这一话题的讨论依然热度不断。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4月12日至4月25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2589617条,全网互动声量高达1.48亿,覆盖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个平台。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4月12日,#五一其实只放一天#的微博话题一经发出,便快速冲上热搜,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与讨论。随后,相关“五一调休”的热度不断攀升,各界媒体、专家、网民纷纷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4月18日,“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这一话题将舆情推向了顶峰。直至今日,#调休快把四月调成单休了##单休的人连上9天班##五一调休考虑过单休的人吗##调休多上一天班为什么这么累##五一不调休行不行##五一不调休就会是这种结果#等多个微博话题不断登上热搜榜,引发全网探讨,共获阅读量超13.7亿次。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368289条(占比52.84%),其次是客户端558973条(占比21.58%)、视频519631条(占比20.07%)、微信58042条(占比2.24%)、网站49876条(占比1.93%)、互动论坛34657条(占比1.34%)、数字报149条(占比0.01%)。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调休”“假期”“放假”“反对”等。
02 传播观点 / boryou technology
网民观点
1、对“凑假”模式下的连续工作日感到疲惫
新浪微博网民“k-枣子”发帖抱怨,“调休真的好累,明明只需要上五天的班,后面硬生生要上六天,就是为了放个长假,放假回来又继续上班补班,真的好累。”
澎湃网民“猪baba”指出,“五一是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劳动者希望这个假期能实实在在得到休息、愉悦身心,如果劳动者为了拼凑这个假期,反而前后弄得疲惫不堪,那这个假期意义何在?”
头条文章作者“高队”总结道,“调休多上一天班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其实有多重原因。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调休往往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作息规律的改变。为了拼凑更长的假期,我们可能需要在调休前后连续工作多天,甚至每天超时工作。这种临时性的工作模式变动,打破了我们的生物钟,让我们的身体难以适应,从而引发疲劳感。其次,从心理层面来看,调休带来的工作压力累积和社交受限,也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在调休期间,我们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同时还要应对因工作节奏变动带来的社交活动减少。此外,调休还可能引发我们的损失厌恶心理,让我们在享受家假期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忧,进一步加重疲惫感。”
2、单休者感到原本有限的休息日被分散,认为唯一的调休政策不合理
澎湃网民“6v3ynr”表示,“法定假期是给双休的公司定的,单休的表示一年到头没有长假。”
新浪微博网民“凌乱的懒散”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双休,调休前碰上单休,上了十天班,放完假又是单休,接着上七天,你说为什么累?”
新京报读者“好运顺喜”也表示,“放假是为了回家和家人团聚,而不是前后上当中休一天,那么出差的人就不能回家陪孩子陪家人。但是,希望各方面因素多考虑,可以自主选择连休或不连休。”
新浪微博网民“卧龙布衣”提出建议,“调休不是某个人发明出来的,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群众的需求做出的统筹安排。在一定时期内,调休确实解决了群众的游玩需求,但是,进入新时期后,已不能满足人们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了,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加灵活、普惠的假日安排。”
3、只有保证双休、带薪休假以及年假等政策的实行,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新浪微博网民“南极熊睿睿”指出,“在无法落实带薪休假的背景下,调休属于无奈之举,但是这么多年了,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连双休都保证不了,才是最有问题的。”
新浪微博网民“精神养鱼”表示,“为什么这么累?因为带薪年假根本没怎么实行,如果大家一年能都能有二三十天的假期,足够旅行,足够探亲,足够和调休的假期抵消,还会反感吗?所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力才是关键!”
抖音网民“薛洋”讽刺道,“29年前的4月22日新闻报道:5月起我国将实行周五工作制,单休从此变双休。明年五一是双休制度满30年,而1995年的制度我2024年都没享受到。”
媒体观点
1、扬子晚报:公众何以对“调休”喋喋不休?
不可否认,“调休”制度实施初期,曾给从未享受过长假的国人,带来了短暂的惊喜。集中式休假,也催生了井喷式消费热潮,拉动交通、餐饮、商业和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但短时间内,数以亿计的人员无序流动,使宾馆、餐饮、交通、治安等方面出现集中短缺现象。不仅火车票“一票难求”,高速、景区拥堵不堪,而且食宿、景点门票等不同程度涨价,增加了百姓的休闲成本。如今,公众对“调休”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在享受假日福利带来愉悦的同时,“黄金苦旅”和“调休”折腾,也令人望而生畏,无疑降低了国人的休闲质量。
2、红星新闻:“调”还是“不调”,到底应该怎样“调”?
假期调休之所以令人爱恨交加,一方面在于,调休必然意味着要调整公休日;另一方面则在于,公休日被捆绑进法定节假日,意味着普通人的休息权更加有保障——至少可以从容地制订假期安排,而不必担心“被加班”。
从假日经济的角度来看,零存整取式的假期安排并非最优选项:集中爆发的旅游消费需求,不仅意味着旅游服务部门压力陡增,同时意味着公众出行成本增加,甚至消费体验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但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迎难而上未必不是一种综合考虑之后的次优选择——在双休日容易被占用、带薪休假只是“看起来很美”的时候,能够享用一个确定的假期,也很重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假日制度不妨进行改革优化。当然,比怎样“优化结构”更重要的是,假期总量不能“缩水”。由此值得关注的不只是法定节假日,还有如何为法定休息权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3、青年报:吐槽调休,何时能不成“保留节目”?
国家是在推广带薪休假的,可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人社部开展的60个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所在单位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不含可放寒暑假的单位)且具备休假条件的职工中,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人数比例为60%。换言之,有四成劳动者未能享受政策红利。
这不能单方面归因于企业。人社部给出的原因包括:带薪年休假制度及理念宣传不够;企业职工休假带来岗位人员空缺以及用工成本增加,影响企业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主动性;一些职工怕影响就业岗位、工资收入、职级晋升等不敢提、不愿休。因此,“企业有难处,员工有痛处”是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堵点。而疏通堵点,光靠行政指引、理念宣传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应当认识到,像这类关乎全体劳动者切身权益的大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综合治理。不群策群力,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那么不管调休政策如何调整,都将是治标不治本。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technology
这些年,关于“五一调休”的话题几乎成了“保留节目”。而今年五一前“借”后“取”的调休放假模式,再次遭到了大量媒体、网民的不满。不少人吐槽,这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有点得不偿失。抖音、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不断有评论文章及吐槽言论发出,形成多平台同频共振态势,掀起了舆论热潮。
本次长假,相关部门在制定假期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广大民众的需求和诉求,并据此作出了相应安排。国家发改委官方微博发文解读2024年假期安排称,调休是放假安排中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是否调休以及如何调休,目前社会公众的观点差异较大。然而,如果不做调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的问题。调休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政策安排。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
假期方案涉及面广,实践中往往众口难调,有赞的,就难免有反对的,未来关于放假调休的舆论争端还会再起。我们要严肃看待并正确分析大家对假期如此敏感甚至斤斤计较背后的原因。透过这种社会情绪,看到“反对意见”背后的痛点,想方设法提高群众假期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假期的作用。企业层面,需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保障群众休息权益,给人们更多出行的自由和空间;国家层面,优化现行的休假制度,使其更多样、更合理、更均衡,既是对民众心声的倾听和回应,也是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看见与支持。